1、两州合成一省。福建省境内有福州、建州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周代以后,这方水土的名称历经变易。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才开始出现福建。
2、福州历史悠久。考证新石器时代晚期昙石山文化至中原商周时期的黄土仑类型,表明闽族先民们已在此以渔猎、采集,或从事原始农耕,使用磨制石锛、石斧、石刀等石器;已掌握纺织、制陶等生产技术和相应的装饰艺术。
3、建州已改叫建瓯。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建安郡为建州,改太守为刺史,移治建安县;民国元年(1912年)仍称建宁府,后改称建瓯府,民国2年裁府,合并建安、瓯宁2县,各取首字命名为建瓯县。民国17年,废除道,只设省、县两级,建瓯改为县政府,直属省管辖。1949年建瓯解放,设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公署设在建瓯。1950年3月,改为建瓯行政专员公署。同年4月,署址移设建阳。1992年10月20日,国家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建瓯县,设立建瓯市。
福建省名的由来:福州府(今福州市)和建州府(今建瓯市)各取首字而来。
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都督府改称福州都督府,为福州名称出现之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
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军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