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方面:第一看你什么专业,福师大的话,音体美是特色学科,在全国的师范学校中都是排前面的。重庆师大我不是很了解。 不知道你是哪里人,毕业后准备去哪发展,假如要留在读大学的城市发展那要多方面去考虑,福师大在福建来说认可度还是挺高的,如果毕业后想留在福建当老师还是可行的,福建师范大学在福州,但整个福建地区教师工资都不高,厦门高一点可房价高得吓人,福州房价也高得吓人。所以如果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以后又打算留在读大学的城市我不太建议福建师范大学。 也许有人会说你还没入学不该说得这么功利,但我就是以前没考虑到这些问题,毕业后才发现厦门房价在全国排第四,福州排第六,是一线城市的价格,厦门福州都是二线城市。漳州泉州好一些。这是关于毕业后发展的问题,总得来说福建是个性价比低的城市不适合外地人打拼。 至于风景人文,福建空气非常好,依山傍海风景优美,适合宜居,我想这可能是房价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福州冬天暖和,夏天长、热、但都会有空调。这边饮食清淡,口味偏甜。人比较安逸小资。 福师大有两个校区,本科生基本在旗山校区(新区),是在大学诚,而且是靠市区最近的大学,现在师大周围也发展成市区了,西门有文化街和西门美食街,南门有正荣润城。到万达公交20分钟左右。宿舍四人间,上床下桌,前后阳台,每个宿舍一个卫生间里面有热水器。对了,宿舍有空调。 重庆师大的话我不太了解,暂时想到这么多。谢谢
福建师范大学不知道比重庆师范大学好了多少倍。论排名福建师范大学排名全国100名左右,实力与211重点大学相当。重庆师大只能用前500来形容。
所以福建师范大学好!
学校现有旗山(本部)、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多亩。学校本部设有本科专业68个,全日制本专科生23000多人,各类研究生5600多人。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3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0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8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高校、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各1个,已形成了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管、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和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重庆以及福建福州、浙江杭州都是我国四大火炉城市之一,夏季整体气温基本都在35度以上,飙到40度也是正常现象。重庆的高温从地理环境上比较容易理解,盆地地形低于周边平行线,空气对流不明显,且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群山环绕中散热受阻。
但上面说的这些地理环境特点,浙江和福建并不存在,为什么夏季气温也居高不下呢,尤其是福建,因为纬度更低,高温、高湿结合的情况下,酷暑难耐。之所以浙江、福建炎热,其实从地理环境上来讲,与重庆差不多,虽然地形上没有重庆盆地属性那么明显,但也是处在群山环绕当中,散热速度远不及平原。
首先看一下浙江,浙江虽然也属于鱼米之乡,拥有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金丽衢平原等,但整体地形中,山地和丘陵占比近75%,上面所说的平原基本都处在丘陵、山地的包围中,即便单面沿海,也改变不了山体阻挡散热的属性。比如杭州,主城区背后就是连绵浙西丘陵,根本没有空气对流通道。
再看一下福建,福建夏季的炎热属性比浙江更甚,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下,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0%以上,且福建的山地地形不是那种连绵的条形,山体与山体之间并不贯通,而城镇大多就建立在山体之间,夏季可以用“密不透风”来形容。像四大火炉的福州,主城区所处位置,俨然就像是“缸底”“锅底”。
当然,地理环境不是浙江、福建炎热的先决条件,副热高压带控制才是这两个省份高热的基础,如果没有副热高压带影响,山体再多也不会如此炎热,比如像贵州所处的地理环境也是山地地形,且山地、丘陵占比超过92%,但贵州夏季却十分凉爽,除了贵州海拔高以外,就是因为贵州基本不受副热高压带影响。
副热高压带的形成原理很简单,赤道地区升温,热胀冷缩原理气流上升,到达一定高度后向两侧下沉,而下沉影响区域刚好位于南北纬20--30度附近。当下沉气流与近地热空气堆积结合,会造就这一区域暖性高压,气温随之升高。庆幸的是,影响我国的副热高压带除了带来高温以外,也会夹杂水汽形成降雨,像非洲的副热高压带因为没有水汽,所以南北纬20--30度附近形成的是沙漠。
综上:有了副热高压带控制的高温作为基础,再加上区域内山体阻挡,空气不流通,这才造就了浙江、福建高温。相同情况还有江西、湖南。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