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话是一个总称,台湾话讲的是台语,台语是闽南语系的一部分,闽南语系的地区语言基本上可以共通(前提是语速慢点,哈哈...),福建闽南语比较集中的是闽南地区{即厦门,泉州,漳州三市.其中漳州和泉州是语言学范畴内所指的闽南语的发源地,所有的闽南语,其源头都是漳州话和泉州话.明清以来出现的厦门话和台湾话(台语),都是直接由漳、泉方言混合而成,均体现了亦漳亦泉、不漳不泉的特点.},除闽南外,福建其他少部分地区也通闽南语(如福建东北部宁德市的福鼎、霞浦一带部分地方).
闽南语大致分为五大话区:(这些话区内腔调和部分用语略有不同,但基本共通.其中厦泉漳三个话区的方言就是普遍认为的闽南语)
台湾和福建是近邻,据统计,台湾有1600多万人祖籍是福建的移民。移民中又以泉州、漳州、厦门一带为主,此三地俗称‘闽南’,以说闽南话为主,因比台湾人说话基本上延续了福建的闽南话。许多到福建的台湾人感慨,到了福建就像是到了家一样!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题目的意思是为什么新加坡人讲汉语的口意和台湾那么像。新加坡人口的70%为中国人,平时都会讲汉语。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人均讲汉语。新加坡讲汉语的人,大多数是在1949年以前从中国移居出去的,很多台湾人是在1949年随国民党一起从中囯大陆逃到台湾的。这部分人及其后代占新加坡及台湾的人大多数,他们都是讲1949年以前大陆的汉语,因此,他们的口音较接近。
台湾和新加坡有大量的福建下南洋的移民,所以语言方面有相同之处。
在宋朝,明朝时,由于天灾人祸,为了生存,福建下南洋的人多起来,往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一带寻活路,逐渐扎根下来,近代又有不少人是投亲靠友去到新加坡的人也不少,闽南语就有一定市场了。
台湾人讲粤语的很少。主要是闽南语和客家语,闽南语大约占总人口的70%,客家语的大约占20%,而台湾的原住民说南岛语,仅占总人口的2%。
福建泉州人很早就迁居台湾了,在德化县城关,清同治11年修撰的苏氏《德化使星坊南市家谱》序文显示,苏氏先祖在北宋年间就迁居台湾了,明朝时福建人迁居台湾的更多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广东梅州的客家人大量迁居台湾。
福建人带去了闽南语,而梅州人带去了客家语。这就是台湾两大语系的渊源。而闽南语由于人口众多,成了台湾的主流语言。
1895年日本人占领台湾以后,没理会台湾众多方言的区别,将台湾最优势语言闽南语称作“台湾语”,简称“台语”。
为了方便日本人统治台湾,由台湾总督府出面支持,日本学者运用西方十八世纪兴起的现代音韵学的方法,大量系统整理台语资料,编辑了很多台语教材,供必须与台湾人沟通的日本教师、公务员学习,而且还组织编辑了很多台语词典,台日文对照,供日本人查询。这为后来台语留下了无数系统性书面整理记录,这些书到现在还流行。
国民政府来台之后,为了推行普通话,严格压制台湾本地语言尤其是台语,在书籍、电视、广播上,看不到“台语”的称呼了,而是用闽南语来代替。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民进党上台后,一些主张台独的闽南语团体要求将“闽南语”改回“台语”,而说客家语的人却不同意,因为他们认为台湾不止有闽南语,也有客家语,如果将闽南语称为“台语”,那说“客家语”的人岂不是成了“外省人”了!
我是中国历史文化爱好者,欢迎关注我,与我交流。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