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后,西晋迅速走向没落,五胡兴起。以刘渊、刘聪、石勒等为代表的胡族势力横扫北方,接连击破洛阳、长安,擒杀二帝,西晋灭亡,中原沦陷。然而,在中原沦陷之后,仍然有一位晋国孤臣在浴血坚持,犹如暗夜里的一盏孤灯,虽然烛光微弱,然而其伟大的精神如太阳,照耀千秋万代。这位孤胆英雄,便是晋之忠臣邵续。
史书上称邵续“朴素有志烈,博览经史,善谈理义,妙解天文。”是个博学多才之人,若放在和平年代,大抵是个杰出的学者、哲学家,可是偏偏生逢乱世。他原本是成都王司马颖麾下参军,目睹“八王之乱”中晋国宗室之自相残杀,他痛心疾首,曾力劝司马颖“兄弟如左右手,今明公当天下之敌,而欲去一手乎?”
可惜的是,他个人微薄的力量无法改变现实。晋室在自相残杀中衰落,匈奴、羯等胡族兴起,很快席卷中原。国难当头,邵续回到老家魏郡,纠集数百名亡命之徒,组织抵抗军。幽州刺史王浚把邵续招揽到麾下,任命他为乐陵太守,镇守厌次。
当时王浚是西晋在北方诸残余力量中实力最强大的,不过此人野心勃勃,想在这乱世中过把皇帝瘾。诡计多端的羯人领袖石勒假装归顺,以祝贺王浚登基为名,出其不意地袭击幽州。志大才疏的王浚糊里糊涂地成为阶下之囚,最后被石勒所杀。石勒乘机吞并王浚部众,此时的邵续孤危无援,权宜之下,暂时依附于石勒,暗地里则等候机会起兵。
机会终于来了。
鲜卑人段匹磾虽是胡族,却坚定不移地站在晋室一方。此时,司马睿在江南登基,东晋政权建立。段匹磾获悉消息后,写了一封信给邵续,劝他反正归晋,拥司马睿为主。当时邵续的儿子在石勒手中,实为人质,故而部下纷纷劝他说:“若是背叛石勒,您的儿子就危险了。”满腔爱国的邵续流泪到:“我出身为国,岂得顾子而为叛臣哉!”义无反顾起兵反石勒,其子后来果然被石勒杀害。
石勒亲率八千骑兵包围邵续,邵续兵力单薄,向段匹磾求援。段匹磾派弟弟段文鸯前往,段文鸯骁勇善战,石勒颇为畏惧,遂撤围而走。邵续与段文鸯合兵后,追击石勒,斩获甚众。
正当形势一片大好时,段匹磾却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自毁前程。当时晋政权残留于北方的将领中,声望最高的人,莫过于刘琨,他就是跟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人。段匹磾中了敌人的反间之计,竟然杀掉刘琨,大失人心,“夷晋多怨叛”。无奈之下,段匹磾只得前往投靠邵续。此时,邵续所在的厌次成为东晋帝国孤悬北方的最后堡垒。
邵续、段匹磾的这一小股力量,如汪洋中的一条船,身处惊涛骇浪之中,注定是悲剧的命运。东晋皇帝司马睿授邵续为右将军、冀州刺史,但也就是些空头支票,没有任何实际的援助。邵续、段匹磾除了要对付石勒之外,还有曹嶷、段木柸等,可谓是捉襟见肘。
在邵续的协助下,段匹磾大败段末柸,并进攻蓟州。然而,邵续本来兵力就不强大,又分兵北上,大本营更是防守脆弱。石勒觑准机会,派侄子石虎发动进攻,邵续出城迎战,中了埋伏,被石虎生擒。石虎把邵续押到城下,要他劝降厌次城,然而邵续却对着城内高喊道:“我志在报国,不幸被俘,你们要尊奉段匹磾为主帅,不要有二心。”
此时段匹磾闻变,急急从蓟城赶回,还未到厌次城,便听得邵续被俘的消息,大家心灰意冷,无心恋战。段匹磾的弟弟段文鸯带着数百亲兵,奋勇作战,杀出一条血路,闯入城内。段氏兄弟与邵续的儿子邵缉、侄子邵存等人共同守城,抵抗石虎的后赵兵团。
石虎把被俘的邵续押往襄国,石勒感于他的忠勇,不忍杀他,将其释放并任命为从事中郎。东晋吏部郎刘胤请求晋元帝司马睿出兵救援厌次,他指出:“北方藩镇都丧失了,只剩下邵续,若是再被石虎所灭,只会令义士寒心,阻止他们回归本朝之路,应该发兵救援。”不过,司马睿并非什么英雄人物,他拒绝出兵,只是象征性地任命邵缉为新的冀州刺史。
在孤立无援之下,厌次城坚守了一年之久,终于在公元321年陷落。由于忠贞不屈,终不为后赵所用,邵续最终与段匹磾、段文鸯一样,被石勒所杀。一个人,在一个乱世之中,虽没有力量去改变世界,但是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总可以选择问心无愧。
京兆尹为三品官。 唐时京兆府办公地点在长安城西部的光德坊东南隅,京兆尹一般情况下为从三品官秩,手下有京兆少尹两名,还有功曹参军、司录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司兵参军、司仓参军、司士参军等相当于现今局一级的官员。
京兆府下辖二十三个县,分别为万年、长安、礼泉、户县、蓝田、咸阳、三原、云阳、泾阳、栎阳、高陵、渭阳、昭应(临潼)、金城(兴平)、富平、武功、宜寿(周至)、好畤、美原、同官(铜川)、奉天(乾县)、华原(耀县)、奉先(蒲城)。 其中,万年、长安县为赤县,其余二十一县为几县。同全国的行政区域一样,京兆府的辖县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变化。比如唐代宗大历年间就曾分别将好畤、周至、兴平、武功划出。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