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糕点款式多样,蒸、烤、炸、炒做法不一,各有特色。像是碗糕的米香松软,满煎糕的Q弹浓郁,菜粿(萝卜糕)的外脆里嫩,桔红糕的软糯清凉、蒜蓉枝的咸香回味、绿豆饼的酥皮香浓、信杯饼的嚼劲十足、雪片糕的清甜细腻、寸枣的香甜酥脆、千页糕的入口即化等等,都让人回味无穷。
作为泉州人,碗糕、菜粿(萝卜糕)、桔红糕是我从小吃到大十分喜爱的美食。
碗糕:
在泉州,碗糕有白、红两种,红色的是用红糖制的,白色的是用白糖制的;碗糕是在碗中蒸制而成,气孔细密,入口松软清甜,顶部因膨胀而裂开,底部则是碗的形状,因此取名“碗糕”。
闽南俗语有言:“煎粿蒸糕‘发’新年。”,因碗糕的制作过程需经过发酵,人们取其“发”的寓意,象征发达、发财、发家致富新。而且,碗糕做得好,顶部就会有四五个胀开的口子,像一张“笑脸”,象征全家笑口常开。由此,逢年过节,泉州家家户户都要蒸碗糕供奉灶君、先祖、天公,不可或缺;如今更是作为日常糕点,每日清晨,它常是人们口中美味的早点。
碗糕的做法:
1、浸泡好的大米打成米浆,加入适量白糖搅拌(如果加红糖,做出来碗糕就是红棕色的),再加上酵母搅匀后发酵;
2、待发酵完全后将米浆分倒入小纸杯中,上锅蒸熟。
经过发酵后,蒸熟的碗糕膨胀出杯面,中间裂开的纹路就像一张“笑脸”。
菜粿(萝卜糕):
菜粿也称菜头粿、萝卜糕等,是闽南一带盛行的传统小吃,因主要原料是白萝卜(俗称“菜头”)和米浆。在闽南地区的街头,即使不是过年过节,也能看到卖菜粿的小摊子。
菜粿外酥内嫩,表皮呈金黄微焦,一口咬下,内馅洁白软滑,稻米的清香和萝卜的清甜在口腔中爆发,唇齿留香。这种独特的美味,使得菜粿一直是闽南人最喜欢的小吃之一。
菜粿的传统做法:
1、将白萝卜去皮和浸泡过的陈年米分别打成浆,然后将打好的白萝卜浆与米浆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并调味。
2、利用特殊蒸煮器具将调好的浆熬至稀稠状,再倒入蒸笼隔层中蒸煮8小时。
3、蒸煮出锅后的即为菜粗胚,待冷却后,切成块状,放置油锅中油炸即可。
桔红糕:
桔红糕是很多闽南人小时候最爱的甜食小吃,是泉州各地在传统节日和婚庆时的必备甜品和配茶佳品,最著者有永春吉红糕、晋江安海桔红糕、安溪官桥赤岭桔红糕等。
桔红糕呈半透明状米白色,晶莹剔透,清津适口。谐音“吉红糕”,寓意吉祥、美满。其弹性极佳,且有金桔味,当地谚云:“眼看手摸韧又嫩,斧劈也不会深五寸。”
安海桔红糕的传统做法:
安海桔红糕的制作原料主要有糯米、白糖、金桔等。
1、首先要把糯米放在温水里洗净、滤干,拌河沙入锅炒酥,然后筛掉沙子,将糯米磨成粉状,用白纱绢置于竹筛上过筛。
2、金桔需用蜜酿后带皮捣烂,加砂糖和清水后加热熬煮至半固体状,最后切碎。
3、将白糖放入另一口锅里煮至可拔丝的糖浆,待糖浆稍冷,按一定比例加入事先磨好的糯米粉,用双手反复揉匀,而后撒下少量金桔碎,再搓揉成圆条状,撒上淀粉,切成细块,即可。
如此制作的桔红糕,嫩、甜、香,富有弹性,食后有金桔味,是佐茶佳品。
(闽南网 陈辉达)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