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采摘芽茶:对于采摘芽心或芽尖而言,一天可采摘2~4斤。
人工采摘叶茶:对于以鲜叶(三叶或四叶)而言,一天可采摘30~50斤左右。
机器采收:效率较高,一天能采三四百斤左右。
这道题我可以回答,因为我最深刻了。
我是做武夷山野生大红袍茶叶的,每次一个人去釆野茶,一天只能釆的野茶青只不到十斤,制成的精茶不到一斤。从早上三点钟就要走一,二十里的山路,到高山森林中去一株一株的找野生大红袍茶树的茶青釆。要下午五点钟才回来卖茶青,这中间在山上需要呆上十个小时,茶青一没保存好,就容易“烧青了”,烧了以后再好的茶青制作出来的茶都没用,会变味了。
何为“烧青了?”“烧青”是指茶青在装上囗袋或篮子时堆积受到挤压,而导致茶叶粘太紧而发热后,温度散发不出去,最后发热发酵,温度升高,茶青脱水变红了。
制作一桶武夷岩茶,大约需400斤茶青,如中间有这种“烧青”了的茶青,哪怕只有三、五斤,都会导致影响整桶茶叶变味了,所以“烧青”了的茶青每片叶子都需要挑出来扔了,以保证整桶茶叶质量。
农民把好的茶青让茶厂收上车后,在运输的过程中,也是不能挤压,茶青需要通风或说是透气吧。
制作武夷岩茶和武夷山野生大红袍是个很复杂的传统工艺,整套工序做下来加上操作机器的人员,需要六到十个人左右才能完成,所以不是每家茶农都能制作茶叶的。
农民把茶青釆好保护好送到厂里,以后的制茶工序就由一个大师傅带着工人制作了,从茶青到毛茶出来,这二三十个小时中有几道工序都是要忙不停,一道工艺没做好,就会影响整批茶叶的质量。
由于篇幅有限,制作武夷岩茶的技术容我在以后的篇幅中分章一一介绍,有兴趣了解武夷岩茶的朋友欢迎关注我和下方留言交流讨论。
我来分享一下农村人手工制茶的方法,在农村,特别是地处山区的农村,人们喝的茶叶基本上都是自已制作的。春天到了,茶叶树经过几场春雨的滋润后,随着气温的一天天升高,老叶的腋下也抽生出了嫩绿的茶芽,在茶芽长到一叶一芯或两叶一芯时,人们便开始采摘头茬春茶,这时刚好是二十四节气的清明或谷雨,所以这时采摘的茶叶又叫清前茶或谷雨茶。茶叶采回来后,先要晾凉散热以免沤红变色,然后放入炒茶锅内杀青,杀青后趁热用手搓揉出茶叶中的涩味和水份,然后再次入锅文火翻炒,再次出锅搓揉,就这样反复两三次后,直到茶叶条索均匀,烤干后绿中含有白毫,这手工绿茶就算制作好了,这种方法制作的茶叶,不但茶色碧绿清淡,而且茶水无涩回甘耐泡,是一种人们世传相传的技艺,品质比机质茶也上了几个档次。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