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头条内容详情

福建人在中国海军史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2025-08-04 10 51kk

李鸿章和左宗棠是冤家,为何北洋海军里到处是福建人?

你可能会想,左宗棠是福建人,李鸿章是安微人,左李二人素有不和,而北洋海军多数是福建人,那李鸿章难道不会心不安吗?

照你这么逻辑,美国国土有大量的华人华侨,美国会不会担心他们造反?大清晚期兵力主要是汉八旗和地方汉军,难道满洲贵族就不担心他们造反?

答案是不可能!

北洋海军多是福建人,这个很好解释,因为北洋海军的前身就是福建水师。福建靠海,自古渔业发达。施郎收复台湾就是用的福建水师。

晚清时候,李鸿章支持“海防”,左宗棠支持“塞防”。而李鸿章的“海防”重点就是组建北洋舰队。

左宗棠和李鸿章不是冤家,而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只不过后来因为打不打、怎么打问题而发生分歧,去了不同的战壕。称不上“冤家”。至于北洋海军里到处都是福建人也并不准确,只能说大部分中高级将领都是福建人。

北洋水师的两位总兵、12艘主力舰内,10艘舰长为福建人,2艘为广东人。清末、民国时期的海军司令、舰队司令等也多为福建人。

福建人在中国海军史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局第一任主管

(1)左宗棠关注海防、发展海军要比李鸿章早

李鸿章在曾国藩去世前一年的时候,给曾国藩写过一封信。曾国藩什么时候去世?1872年3月12日。他写信的时候是什么?同治十年正月二十六日,也就是1871年3月16日,这么一算,不到一年。

在信中,李鸿章就说:兴造轮船兵船,实自强之一策。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虑其始必不能善于后,是以鸿章于同治四、五年创议铁厂时,左公已议造船,鄙意未敢附和,但主仿造枪炮军火,谓可自我发而收之也,即不备于水而尚有备于陆也。前闽、沪造船已六载,成器成效不过如此,前兴之而后毁之,此信之而彼疑之,及今吾师与左公尚存,异议已多,再数年,十数年后,更当何如?

什么意思呢?

福建人在中国海军史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严复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局学员,翻译家、教育家、洋务派代表

(2)李鸿章奏折解读

第一:李鸿章对兴造轮船、海防的思想比左宗棠要晚;鸿章于同治四、五年(1865、1866年)创议铁厂时,左公已议造船,鄙意未敢附和;

第二:李鸿章对中国现状更了解,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虑其始必不能善于后。然而,左宗棠不了解吗?这就是左宗棠敢为先,李鸿章不敢支持左宗棠主张的原因;

福建人在中国海军史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刘步蟾福建侯官人,北洋水师右翼总兵,相当于二把手仅次于丁汝昌

第三:李鸿章对自造一直心生嫌弃,不仅对自己主管的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战舰不满,对左宗棠的福建马尾造船厂也不满意。

然而,我们中国的自造西方战舰是从0开始的,中国的技不如人也是正常。自造是不能急的。

第四:作为后辈晚辈,李鸿章对于前辈曾左二人还是比较尊重的,认为二人乃是“洋务”最大的两个支持者。现在你们两个人还活着呢,对造船厂有没有存在必要就有很大争论。那么,再过数年、十几年后,该如何是好呀!

福建人在中国海军史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林泰曾福建闽侯人,北洋水师左翼总兵,相当于三把手

(3)左宗棠在福建创立了第一个专业海军造船厂和海军学堂

福州船政局旗下的马尾造船厂、海军学堂等都在福建,福建又是华侨大省,当时的福建管着今天的台湾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福建本地、华侨子弟纷纷加入海军。由此,北洋海军舰长、副舰长一级的指挥官九成都出自福建;晚清海军、民国的海军司令绝大部分也是福建籍也就很好理解了。

对于这一点,我们就不赘述了。

福建人在中国海军史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福建清政府时期李鸿章和左宗棠在洋务运动时,在福州马尾建立了马尾造船厂,为中国建造了不少的海军军舰和培养了海军技术人才以及积累了造船经验。

1879年建立了福建水师(福建海军),当时是装备国产化程度最高的一支近代化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四大现代化舰队之一,后来四兄弟合并成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了。

福建不敢说撑起中国海军半臂江山至少为中国海军的建设成长付出不朽的贡献。

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近代海军的骨干力量近乎都是福建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是左文襄公创立的福州船政学堂,它培养中国近代大量海军名将,刘步蟾、林泰曾、叶祖圭、邱宝仁、方伯谦、林履中、黄建勋,北洋海军主力中大半舰长都是福建人,中国海军也一度被命为闽籍海军,大量的中下层军官都是福建人。这种情况,一度造成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总教习琅威理、致远管带邓世昌、平远管带李和等是外来者的尴尬局面。

  • 评论列表 (0条)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