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去永定参加同学的婚礼,第一次参观土楼,也第一次住在土楼里。现在我说说我的感受。
第一个感觉:土楼古朴,我们去的时间正好是国庆,天气较为炎热,我们住的那个土楼不是很有名,一般也很少有人参观。土楼较小,才三楼,住了几十户人家,虽然天气炎热,但是住在土楼里感觉还行。听住户们说,土楼有冬暖夏凉的功能。
第二个感觉:土楼住的房间一般不大,但是布局还是很合理。楼层不高,有时候感觉住的很压抑,而且都是土木结构,总感觉环境较差。
第三个感觉:最难找的就是卫生间,可能是因为土楼都是百年前的建筑,那个时候不是很流行独立卫生间吧。所以土楼上厕所,特别是晚上不是很方便的。
第四个感觉:人很热情,饭前饭后经常听到问候邀请吃饭等等,听说土楼里过节特别热闹,只是没时间不然很想参加下。
第五个感觉:土楼在衰败,住的一般都是老人,年轻一代逐渐去了城市,在城市买房安居,除了过年过节回去其他的很少人了,感觉现在的土楼只是用来发展旅游业了。
谢谢邀请。
福建厦门土楼,我旅游去过。真的是,凝固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我记得当地的地陪带我们走的,她自己就是土楼媳妇,带游客走一圈,赚60块钱。不工作,就去打麻将。
然后家里种着红茶,她顺便带游客去她家买红茶。
她家的老公公说,家里3个儿子2个女儿,女儿嫁出去,儿子留下来。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门前一排私家车,开到厦门市区只要2个半小时。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另外一栋,里面20岁的小丈夫,20岁不到的小妻子,抱着一个小小的婴儿,看着很是温馨。
就像以前的筒子楼,一户一户人家,家里家电什么的都有,吃喜酒一起去,大家族的感觉。
据说《乔家大院》就是那里拍的。
我本人很喜欢很喜欢厦门,在土楼里,我有时光穿越的感觉。
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南部一种适宜大家族居住的,具有很强的防御性能,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土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希望形成外来游客和当地都受益,形成共赢局面。政府正积极推进土楼和客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促进非遗与旅游的充分融合。
福建土楼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楼的保护意识越来越淡薄,土楼保护令人堪忧,原住户为改善居住条件,满足现代生活,对土楼结构和设施进行不恰当的改造,土楼周边的新建建筑物与土楼紧挨,很不协调,正在失去原来的环境风貌,也有的住户外迁,相当部分的土楼已人去楼空,建筑维修比较困难,土楼出现“人老体衰,无人赡养”的状况,存在不少危房,因此抢救、保护土楼刻不容缓。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