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一个年代非常遥远的,两宋清官黄涣。
中国古代清官众多,如果单看官职和业绩,黄涣应该是非常不出名的一个。但是以一场国难的名义,他却是一位值得铭记的英雄:黄涣。
黄涣,广西钦州灵山县人,少年时就是灵山县有名的神童,年纪轻轻就博览群书,诗词歌赋更出口成章,也因此得到乡里的推荐,步步进入了大宋朝官场。虽然在北宋年间,神童并不是稀罕事。但是黄涣却是相对稀罕的一类:不但饱读圣贤书,更把圣贤书中的思想精神,融化到自己的血液里,变成恪守一生的信仰。
带着这样的信仰,步入仕途的黄涣,早年起就是颇有名气的清官。到了宋徽宗政和七年时,以廉政勤奋著称的黄涣,更是官升通直郎,受命主持广西梧州军事。更是以严格带兵住持,短短时间里,就把当地涣散的军备打造的井井有条。但就在黄涣干的起劲时,惊天国难却来了:汴京被金军围困!
国难临头的时刻,当很多南方部队或躲或藏时,黄涣却毫不犹豫,慨然带兵北上。先在汴京保卫战里浴血杀敌,悲壮突围后,又慷慨要求赵构登基。一如他在梧州时的风格一样,这位书生出身的军事主官,从来布衣粗食,以至于造访他军营的人,都想不到他竟是带兵的将领。一身高风亮节,令新登基的宋高宗赵构也无比欣赏,升他为兵部侍郎。
可是,到了建炎三年,当金军再度嚣张南下时,没胆量的宋高宗,却是二话不说就嗷嗷逃。拒绝逃跑的黄涣,带领着残余的部队,对金军展开了悲壮的阻击,并最终浴血殉难。他用他最后的热血,完成了报国的心愿。
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不止在岳飞韩世忠这样的英雄,更在黄涣,以及千千万万个黄涣一样的忠勇义士身上。他们,就是民族的脊梁!
然后再说一个清朝的,同样是钦州灵山县出来的清官:梁惠祖。
比起一生都在浴血奋战的黄涣来,这位梁惠祖大人,却是个年轻时就有名的潇洒人物。一样是天生博闻强记。以钦州当地地方志记载,此人少年时,有卖书匠在他家歇息,他晚上翻翻人家带的书,第二天就能背出来。如此天赋奇才,也叫他在少年时就名声鹊起。虽然在乡试中与解元失之交臂,但一手华丽文风,依然在两广流传开来。可最出名的,却是他的雷人赶考经过:本来要去北京考进士,谁知路过江南时,看到当地风光好,竟就决定先玩一把,连科考都放弃了。有才,就是这么任性。
自此以后,有才任性的梁惠祖,就是声名鹊起,多年来凭着一身才华,在当地也过起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到了吏治严重败坏的道光年间,面对民不聊生的惨况,这位常年与世无争的大才子,却终于做出了决定:出山做官。
他一做官,就更成了另类。先做了当地的主考官,上任就打破了两广多年来的潜规则,坚持以才学录取,提拔了不少穷出身的才子。后来又在江西新昌县出任知县,更是以廉洁奉公著称。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不合群的梁惠祖,竟被陷害卷入了一桩亏空案件。面对奇冤的他,却是坦然以对:“吾素光明磊落,库银亏空,乃己大意不察之过,无须连累别人。”于是蒙冤被充军到黑龙江。
道光年间的吏治,连这样一位清廉的好官都不能容下,鸦片战争的惨祸,确实不奇怪。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谢谢邀请;从地理位置看古时的钦州主要指广东等地区,现在的海南省原属广东的一个地区,属古代的钦州管辖,明朝的大清官海瑞就出生在海南岛,中举人后写了一篇《治黎策》受朝廷嘉奖,当上福建南平的教谕,后来先后在浙江淳安、户部任职,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清官。
据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钦州市汉族韦姓的祖先迁自福建省罗源县。相传,在明朝时期,罗源县有一位名叫韦大宝的人,他因为无法忍受官府的苛捐杂税和不公正的治理而率家人离开了家乡,向南方远走他乡。一路上,他经过了广西钦州地区,并在那里定居下来。由于韦大宝勤劳善良、聪明能干,很快就成为当地的一位村长。他的子孙们便在钦州地区繁衍生息,并且逐渐形成了汉族韦姓这个家族。这个传说虽然没有_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