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是我国建筑群当中一块重要的组成部分。福建雕刻的石牌坊款式多样有的应用在一些宫观寺庙作为山门的,有的用来标明地名的,也有的用来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也有的成为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福建石牌坊集中了中国古建筑的最有特征的构件,有台座、立柱、额枋、楼匾、斗拱等构件。石牌坊中的额枋、立柱部位是被重点表现的构件。在牌坊的雕刻过程中经常会加入松、鹤、龟、荷花、荷叶、牡丹、如意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花卉和器物,表达长寿、幸福、健康、吉祥、如意等丰富内涵。福建石雕厂家通过半圆雕、镂空雕、透雕、高浮雕等手法制作而成的,使石牌坊独具风格,展现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福建雕刻的石牌坊非常注重整体建筑群的建筑风格,在制作的环节当中,达到布局的合理,适中的疏密程度,更重要一点是雕刻出来的牌坊成品气势雄伟。因为福建石牌坊自古就有体现气势上的作用,并且还有镇宅、神灵保佑的作用。
我国各地牌坊雕刻设计比较多,造型样式,比如福建漳州地区的石头牌坊就有典型代表。漳州地区将牌坊称为“荷表”,在历史记载中牌坊的雕刻就有明确介绍,多半都是清朝时期保留的设计,大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这里的牌坊很多都是尚书牌坊为主,在整体的设计上也都有很多漳州地区特色,从现在整体的雕刻设计上也都要有明显特色,采用了精致的花鸟以及人物等雕刻设计,更有别样的雕刻风采。
石牌坊雕刻形成了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其中有不少是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而立的。因此,这些石牌坊就如同是一部历史教科书,成为我国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生平的实物记录和真实写证。例如,在福建省同安县去泉州古城的大路旁矗立着一座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建造的石牌坊俗称“施琅坊”。坊上有施琅之子世骠写的碑文。坊额正面镌有“绩光铜柱”四字,系授引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统兵平定交趾后朝廷以铜柱纪功之典颂扬施琅的“武功”;坊额背面镌刻“思永岘碑”四字,系颂以西晋羊祜善施仁政,公余常登岘山游览之典,来颂扬施琅的“文治”。这座“施琅坊”不仅真实地记载下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统兵收复台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也记载了施琅本人的历史贡献,是关于台湾与大陆关系史以及施琅生平史上不可磨灭的重要一环,是研究台湾历史和施琅生平的重要实证。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