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生活内容详情

李鸿章和左宗棠是冤家,为何北洋海军里到处是福建人?

2025-10-02 9 51kk

李鸿章和左宗棠是冤家,为何北洋海军里到处是福建人?

李鸿章和左宗棠对于国防的侧重点不同。在1874年,清廷发生“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海防是未来国防的关键,因为当时日本侵略台湾,中国基本没有近现代化水师。左宗棠认为新疆危机以及迫在眉睫,海防建设可以往后延迟。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当时清廷国库亏空,只能只顾一头。

其实左宗棠早就看到了海防的重要性,他在1866年就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和福州船政学堂,也被李鸿章称为“开山之祖”。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福建水师,也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水师。

李鸿章和左宗棠是冤家,为何北洋海军里到处是福建人?

北洋海军的军官几乎都是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包括刘步蟾、林泰曾等等。这就是为什么北洋海军到处是福建人。虽然李鸿章创建的北洋水师,但是二者均为识时务者,不可能因为一点恩怨枉费大清基业。

李鸿章和左宗棠是冤家,为何北洋海军里到处是福建人?

左宗棠和李鸿章不是冤家,而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只不过后来因为打不打、怎么打问题而发生分歧,去了不同的战壕。称不上“冤家”。至于北洋海军里到处都是福建人也并不准确,只能说大部分中高级将领都是福建人。

北洋水师的两位总兵、12艘主力舰内,10艘舰长为福建人,2艘为广东人。清末、民国时期的海军司令、舰队司令等也多为福建人。

李鸿章和左宗棠是冤家,为何北洋海军里到处是福建人?

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局第一任主管

(1)左宗棠关注海防、发展海军要比李鸿章早

李鸿章在曾国藩去世前一年的时候,给曾国藩写过一封信。曾国藩什么时候去世?1872年3月12日。他写信的时候是什么?同治十年正月二十六日,也就是1871年3月16日,这么一算,不到一年。

在信中,李鸿章就说:兴造轮船兵船,实自强之一策。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虑其始必不能善于后,是以鸿章于同治四、五年创议铁厂时,左公已议造船,鄙意未敢附和,但主仿造枪炮军火,谓可自我发而收之也,即不备于水而尚有备于陆也。前闽、沪造船已六载,成器成效不过如此,前兴之而后毁之,此信之而彼疑之,及今吾师与左公尚存,异议已多,再数年,十数年后,更当何如?

什么意思呢?

李鸿章和左宗棠是冤家,为何北洋海军里到处是福建人?

严复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局学员,翻译家、教育家、洋务派代表

(2)李鸿章奏折解读

第一:李鸿章对兴造轮船、海防的思想比左宗棠要晚;鸿章于同治四、五年(1865、1866年)创议铁厂时,左公已议造船,鄙意未敢附和;

第二:李鸿章对中国现状更了解,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虑其始必不能善于后。然而,左宗棠不了解吗?这就是左宗棠敢为先,李鸿章不敢支持左宗棠主张的原因;

李鸿章和左宗棠是冤家,为何北洋海军里到处是福建人?

刘步蟾福建侯官人,北洋水师右翼总兵,相当于二把手仅次于丁汝昌

第三:李鸿章对自造一直心生嫌弃,不仅对自己主管的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战舰不满,对左宗棠的福建马尾造船厂也不满意。

然而,我们中国的自造西方战舰是从0开始的,中国的技不如人也是正常。自造是不能急的。

第四:作为后辈晚辈,李鸿章对于前辈曾左二人还是比较尊重的,认为二人乃是“洋务”最大的两个支持者。现在你们两个人还活着呢,对造船厂有没有存在必要就有很大争论。那么,再过数年、十几年后,该如何是好呀!

李鸿章和左宗棠是冤家,为何北洋海军里到处是福建人?

林泰曾福建闽侯人,北洋水师左翼总兵,相当于三把手

(3)左宗棠在福建创立了第一个专业海军造船厂和海军学堂

福州船政局旗下的马尾造船厂、海军学堂等都在福建,福建又是华侨大省,当时的福建管着今天的台湾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福建本地、华侨子弟纷纷加入海军。由此,北洋海军舰长、副舰长一级的指挥官九成都出自福建;晚清海军、民国的海军司令绝大部分也是福建籍也就很好理解了。

对于这一点,我们就不赘述了。

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舰队一福建水师共有舰艇多少艘?

截止到中法战争爆发之前,福建船政水师已经成为中国吨位最大的一支舰队。

由扬武舰管带、负责水师营务处(舰队指挥机关)的闽安协副将张成统领,统辖兵船已达26艘。有主力战舰十数艘,但均为木胁木壳结构,总排水量仅9900吨,载普通火炮47门,官兵1100人。

为什么北洋海军到民国海军大多数是福建人把持?

当时我国最早的马尾船政学堂就在福建。于清朝同治5年(1866年)建立,当时清政府派左宗棠主持组建,他保荐沈葆桢为总理船政大臣,并聘请法国人普罗斯佩·日意格和保罗·德克彼为船政正副监督并负责筹建海军学校。同年11月招生,次年1月5日开学,先用一年半的时间专修外语,然后学习轮机、航海、枪炮、枪械制造、制图、船艺和实习。

学校有严格的考试和奖惩制度,学校开办历经40余年,先后毕业的学生有600多人,涌现出严复、邓世昌、刘步蟾、萨镇冰、詹天佑等一批出类拔萃的海军人物。

更主要的福建一直以来也是清水师重点驻防地(如收复台湾时,大多是福建的水兵兵勇)

近水楼台先得月,加之旧时交通不便,由于学校在福建,自然出的海军人才也多。

  • 评论列表 (0条)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