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的邮政编码是362000。
1、泉州(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隶属福建省,被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获得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也是全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2、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宝岛台湾,辖四区、三市、五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地处闽东山地中段和闽东南沿海丘陵平原中段,总面积11015平方公里。 泉州最早开发于周秦两汉,公元260年始置东安县治,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之盛景。泉州是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落户泉州。
3、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19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41公里,岛屿207个。泉州市地处低纬度,东临海洋,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泉州市气候有3个基本特征:一是气温高,光热丰富。
1.厦门是我国东南部的一座海港风景城市,位于东径118°04′04″、北纬24°26′46″,背靠漳州、泉州大陆、面对金门、与台湾、澎湖列岛隔海相望.
2.厦门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多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 。厦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光热条件优越,降水量大,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厦门的季节变化比较有规律。春季季风由东北转南,厦门由冷转暖,雨量增多;由于夏季海风和雷雨的影响,给炎热的天气带来凉爽;秋季降水逐渐减少,多为晴天;冬天冷不冷是因为东北季风的影响。厦门的海陆风非常明显,夏季风一般从东南向西南吹,从6月开始,7月盛行。
厦门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风力一般3至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1、“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说的是由于我国各地由于气候、饮食习惯、消化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人们对口味的喜好不同;
2、就拿“南甜北成”的形成来讲,就与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有关。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人也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3、“西酸”的形成。山西人能吃醋,可谓“西酸”之首。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越酸能显出制作者的水平。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原因是黄土高原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因而食物中钙的也相应较多。这样,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这一带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发现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等疾病。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
4、“东辣”的形成。这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一些地区的气候也湿润多雨,阴湿寒冷。吃辣能使汗液轻而易举地排出,因此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健康极为有利。 山西人能吃醋,可谓“西酸”之首。他们吃饭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三调羹醋用以“解馋”。改革开放前,每逢春节,别处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他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另外,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越酸越能显出制作者的水平。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可是一套传统名菜。
不同地区的辣味特点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方和它们的辣味特点:
四川:四川菜的辣味以麻辣为主,口感丰富,辣味强烈,多用花椒、辣椒等调味料。
湖南:湖南菜的辣味以麻辣为主,但相比四川菜更注重鲜辣,多用豆瓣酱、辣椒、姜等调味料。
湖北:湖北菜的辣味以酸辣为主,口感鲜美,多用醋、辣椒、花椒等调味料。
广东:广东菜的辣味相对较轻,多以花椒、辣椒、姜等调味料,口感清爽。
贵州:贵州菜的辣味以酸辣为主,但也有辣味强烈的菜品,多用豆瓣酱、辣椒等调味料。
台湾:台湾菜的辣味相对较轻,多以辣椒油、花椒粉等调味料,口感清爽。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