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是福建省第一大城市,综合实力各方面遥遥领先福州和泉州,这是喷子改变不了的事实。
先说厦门的经济,GDP总量不高,但财政收入,个税,个人可支配收入却是省内最高的,这就反映出了厦门的GDP是最具含金量,没有注水。其次厦门的运营环境,人才储备,文化素质,都对于第三产业打下基础,同时厦门拥有16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比如厦门美亚柏科和华为一样被美国加入黑名单了。最后厦门的国际知名度又非常高,国内外的综合实力排名又是省内最高,经常举办一些出名的洽谈会,完全可以给企业提供一些好平台。
那些说厦门靠泉州吸血都是一些无知的人,厦门拥有自己三家世界500强企业,泉州哪一家是?一家都没呀!泉州就靠400亿的这点财税,怎么支撑建设搞环境,估计连建地铁的钱都拿不出来吧,所以GDP总量高有何用,都是有水份,印度GDP总量也高啊,他能比得过欧洲发达小国吗?还有人说厦门GDP主要靠房地产,更加无知,厦门房地产占GDP比例都排不进全国20名内。更有人说厦门富豪祖籍大多都是泉州人,但是呢,他们都抛弃了泉州户口。其实也能理解,厦门城建配套,教育资源,文明素质都远远高于泉州,人都是往高处走。当然是选择去厦门了。哪怕不是去厦门,也会选择去其他如北京上海。他们应该感谢福建省,至少还有一个厦门可以留住他们。
最最最后说一下,这几年厦门为了保护环境污染企业确实搬走太多,每年800多亿GDP的PX被赶走了,连翔鹭石化也让搬走了,石化产业基本都关停,沿海沿江地区城市唯一一个没有石化支柱产业的城市,前年也开始关闭石材厂、矿山,去年连生猪、牛蛙养殖等全部关停,不为了追求高GDP而牺牲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才是正确的!!
注:(以下奉上图表,事实胜于雄辩)
1、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在泉州呆过四个月,去过福州三次;很可惜,美丽的厦门没有去过,没有去看看鼓浪屿、没有去遥望金门岛、澎湖湾、甚是遗憾;
2、题主所说的福建厦门市,为什么只是福建的第三大城市,其实呀,厦门以前只是个军事要塞,是泉州府下面的一个厅,城市面积、人口,跟福州、泉州比起来都少得太多了;
3、众所周知,福建省的省会是福州,福州是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但是一直就是个标准的地级市,一直也不怎么受外界关注,知名度、存在感也是二十七个省级单位的省会、首府中最低的城市之一了;
4、福州不仅知名度低、存在感不强,而且其经济也是福建省的千年老二,别的省省会城市拼命虹吸周边的地市、做大省会,福州却不,心甘情愿做着自己的老二;而福建省经济最强的的城市也不是大名鼎鼎的厦门,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
5、泉州是千年古城、是以发达的轻工业、航海贸易产业、纺织鞋帽工业著称于世的,泉州经济在福建的强势一直保持了二十多年,无人能憾;泉州的民营企业非常发达,很多泉州的老板都是港、澳、台,东南亚的亲眷或者后裔;
6、厦门是福建知名度最高的城市,也是中国最早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是福建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城市;拥有这么高的政治地位和政策优势,但是厦门的GDP、人均GDP却从来都没有问鼎过福建之冠,一直都是徘徊在泉州、福州之后的;
7、同样是计划单列的青岛市、大连市,在山东、辽宁绝对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还有类似的浙江宁波,在G20会议在杭州召开之前、萧山没有划归杭州之前、阿里巴巴没有上市之前,也一直跟杭州是不相上下的,甚至是经常超越的;唯独厦门,就是起不来;
8、其实,厦门的滞后,除了面积小,人口少之外,还有历史渊源的。泉州历史上本来就一直是全省乃至东南亚的贸易中心之一,具有强势地位的,明代之前的汉、唐、宋、元时期,福建的经济中心就一直都在泉州;到了明代,泉州逐渐衰落了,贸易中心转移到了漳州;明末清初,才从漳州转到了厦门,泉州反倒沦落为厦门的附庸了;
9、泉州GDP接近厦门的两倍,增速也远高于厦门,可见厦门并没有因为其特殊的地位而一家独大;厦门的面积仅有1699.39平方公里,排名全国倒数第四;相对于动辄一万平方公里以上的福州、泉州以及同样是副省级城市的青岛、大连、宁波,厦门只是它们的零头,狭小的经济腹区一直就是限制了厦门发展最大的短板;
10、厦门作为海防重地引起重视是从明朝后期开始的,崇祯年间因为漳州的月港实行海禁,厦门才正式取代漳州贸易中心的地位的;清军攻入福建后,郑成功带领郑氏家族进行的反清战争,就是以厦门、金门为根据地的;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领的大清水师在澎湖列岛大破郑氏水军,郑氏向清廷投降;
11、清廷的对外贸易政策向来不稳定,数次海禁又数次开禁,一直持续到近代的鸦片战争以后,厦门成了英国货物的通商口岸后,才逐渐站稳了福建贸易中心的地位,内陆的茶叶、烟丝由厦门运至国外,厦门才开始了可以跟老牌贸易中心泉州、漳州比肩的资本了;
12、19世纪60年代起,清朝的洋务派开始在福州兴办了一批官办企业,如著名的船政局、机器局,同时,民营企业也随之而起,福州的贸易才逐渐兴盛了起来,又取代厦门,成为了福建新的贸易中心城市了;所以,厦门的近代工业无论是工厂数量、资本数量乃至工业类别上都比不上福州的;
13、近代以来,福建省形成了厦门、福州两大中心城市,但无论商业还是工业,福州都在厦门之上,很大程度是因为福州作为省会的辐射范围更广,腹地面积更大,经济体量也更大;厦门的中心地位也就一直在福州之下了,这一影响、持续至今;
14、1980年,厦门特区成立,随后,还列入了国家计划单列市,享有省一级经济管辖权力;自此,厦门经济才开始高速发展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15.6%,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了。虽然厦门发展很快,但在福建省内,除了福州之外,泉州也在改革开放之后超过了厦门,甚至超过福州,成为福建省经济第一;
15、泉州的兴起,主要得力于乡镇企业,泉州抓住了机遇,率先从晋江、石狮等地兴办了大量乡镇企业,还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晋江模式;大量的民营企业更为泉州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活力和创新力,泉州推出了众多的服装、运动鞋服的名牌;泉州的GDP也由全省倒数几名而一跃成为全省的第一,并且连续保持二十年之久;
16、总的来说,福建省内的城市各有特色,三大城市、你争我抢、竞争激烈,福州作为老牌省会,经济实力一直在厦门之上,泉州则作为后起之秀,凭借活跃的民营经济反超厦门,面积太小的厦门虽然实力不俗,但也只能在省内屈居第三了;福建省也因此出现了三个中心城市并存的良好局面。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