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母
声母的数量不同。闽南语比粤语的声母数量多四个,粤语有十九个声母,闽南语有十五个声母。
2、韵母
粤语由九个韵腹和八个韵尾组成共五十九的韵母。闽南语有八十七个韵母,极大地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韵尾和塞声韵尾,有很突出的文白异读现象。
3、音调
粤语九声六调: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闽南语七声八调:阴平、阴去、阳平、阳去、阴入、阳入。
4、词汇
粤语和闽南语都有自己独特的词汇,是普通话里所没有的。粤语的词汇分为汉字词、粤语词和外来词。汉字词:最常用,占词汇的大部分,如“时间”;粤语词:粤语专有词汇,如“得闲”;外来词:指由外国语言组成的词,粤语吸收较多外来词 。
如粤语日常用语中的“士多”表示英文中的“store”。同一个字词,粤语的含义比普通话更广,词性更活。粤语惯用单音节词,但大部分现代汉语为双音节词。另外,粤语在口语和书面语都保留很多古词、古语。
5、使用地区不同
闽南语分布在福建、海南的大部分地区、广东动东部潮汕地区、雷州半岛部分地区、浙江温州部分地区、广西少数地区和台湾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粤语在中国岭南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人社区如马来西亚吉隆坡、越南胡志明市、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圣诞岛,美国纽约、三藩市,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等处广泛流行。
台湾人讲粤语的很少。主要是闽南语和客家语,闽南语大约占总人口的70%,客家语的大约占20%,而台湾的原住民说南岛语,仅占总人口的2%。
福建泉州人很早就迁居台湾了,在德化县城关,清同治11年修撰的苏氏《德化使星坊南市家谱》序文显示,苏氏先祖在北宋年间就迁居台湾了,明朝时福建人迁居台湾的更多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广东梅州的客家人大量迁居台湾。
福建人带去了闽南语,而梅州人带去了客家语。这就是台湾两大语系的渊源。而闽南语由于人口众多,成了台湾的主流语言。
1895年日本人占领台湾以后,没理会台湾众多方言的区别,将台湾最优势语言闽南语称作“台湾语”,简称“台语”。
为了方便日本人统治台湾,由台湾总督府出面支持,日本学者运用西方十八世纪兴起的现代音韵学的方法,大量系统整理台语资料,编辑了很多台语教材,供必须与台湾人沟通的日本教师、公务员学习,而且还组织编辑了很多台语词典,台日文对照,供日本人查询。这为后来台语留下了无数系统性书面整理记录,这些书到现在还流行。
国民政府来台之后,为了推行普通话,严格压制台湾本地语言尤其是台语,在书籍、电视、广播上,看不到“台语”的称呼了,而是用闽南语来代替。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民进党上台后,一些主张台独的闽南语团体要求将“闽南语”改回“台语”,而说客家语的人却不同意,因为他们认为台湾不止有闽南语,也有客家语,如果将闽南语称为“台语”,那说“客家语”的人岂不是成了“外省人”了!
我是中国历史文化爱好者,欢迎关注我,与我交流。
台湾省是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多个少数民族,如大家熟悉的高山族等,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住民,居住在台湾省的汉族同胞,都是从祖国大陆迁移过去的,其中:有当年随郑成功收复台湾时过去的,也有随丘逢甲过去的客家人,再有后来随国民党败退台湾时过去的国民政府以及国军人员及其家眷等,因此,台湾省的语言是多元的,其中:台湾省主要方言有闽南话、客家话、国语(第一代军政人员)、粤语在台湾也有部分人使用。台湾省语言的最大特点是:部分少数民族除了本民族语言,大部分成年人都会讲闽南话和客家话,这是其一,另一个特点是,台湾人不论讲闽南话或客家话都会夹杂一些国语词汇,非常有趣。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