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南作为中国汉文化主要的民系之一,其实在全国的份量上并不突出,闽南三市陆域面积合计2.5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26%;2016年户籍人口合计约146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0%。
如此弹丸之地,又处东南僻壤,如果能有些作为,想必在全国范围内也不会是历史的主线,不过呢,曾经的闽南确实也实实在在为中国历史贡献了不少的精彩。
这里姑且就按圭海君的主观判定,按历史的重要性择其一二检列如下,是否得当还请不吝批评。
事件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历数中国历朝历代广受后人敬仰的民族英雄,我想,郑成功可以排列前三,而其曾经的壮举:收复台湾,以今日的角度看,更是重中之重。
郑成功本人,在历史作为上,民族及国家气度第一,军事策略及统率力第二,他算是第一个以闽南为基地,与全国性势力乃至西方势力相抗衡且仍然占优的第一人。
大公无私的忠诚度,在其父亲降清后,仍坚持不懈抗清,并一度溯长江而上几乎要收复南京,在失败之后退而求其次仍能东破荷兰收复台湾。
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战胜西方国家并使之彻底投降的中国将领,虽然在他之前的沈有容已经做到了小规模的部分。
而郑成功与清军在闽南海澄、同安、东山等地的规模海战更是清代少有的海战之一,不过这段历史反而被他的其他功绩所覆盖不太为人所知。
如此看来,郑成功的事迹确实可以说是闽南在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有份量的大作。
事件二:宋元东方第一港泉州
中国的贸易史,千年以前走陆路,千年以后走海路,在这个全球性互相往来不分你我的时代,中国已经不再是世界至中,更多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展示强大。
但凡讲到海路,必然要提到马可波罗口中的“东方第一港”刺桐港,而他便是闽南最大城泉州。
泉州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宋元时代的泉州是东西洋汇聚之地,四海各色人种都在这里汇集、安居,其中最为特色的便是阿拉伯、波斯人伊斯兰文化遗存,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海外交流的第一幅画面,自然在中国的古代交流上占有极大的权重。
事件三:大明海禁下蓬勃发展的天子南库-月港
中国在明清时期,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海禁政策,尽管在这之前有着叱咤风云的郑和下西洋,然并卵。
中国需要海洋,海洋也需要中国。
而在这个黑暗的自闭时期内,中国对外交流或者说对外展现实力的重任便交由闽南的新兴城漳州来完成。
诚如漳州人张燮在《东西洋考》描述的那样,漳州人利用九龙江港汊繁多及内通有无的复杂地形,干起了铤而走险的走私活动,并将这种私下的勾当发展成迫使官方局部认可的政策开放,确实了得。
在经历过倭寇侵扰之后,隆庆开海的唯一港便是漳州的月港,也因此在漳州专门设置了以海为名的海澄县,而他也成了明清中国对外交流的唯一可书写的一笔。
事件四:叶飞主导下的金-门-炮-战
这个事件算是比较近的了,很多人还都还留有印象,也不必多说些什么,毕竟是现在还留存的一个未解之事。
事件五:南宋末帝逃亡的中转站
南宋作为中国历史上命运坎坷的朝代,大概也被寄予了太多的厚望,身在在中国二十四史中,宋史的份量,或者说是厚度,绝对的排在第一。
而南宋的毁灭,终于崖山海战,终于天子的坠海,这段历史可歌可泣,因而也成了史书上浓妆淡抹的重要环节。
闽南因地处沿海,介于杭州、福州、潮州之间,也是南宋末帝经行的一站,因末帝在泉州受到苛难以及阿拉伯商人后裔蒲守庚的反水,使得末帝的行程增加了几分坎坷,而闽南这时候的配角出演也算是增加几分刺激,勉强能上的了台面。
事件六:鸦片战争及五口通商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由英国人首先开启的。
因林则徐的火烧鸦片,因英国人的借口,中国沿海各大炮台与英国展开了对战,其中便有厦门胡里山炮台和漳州港南炮台的出场,很可惜,九龙江口的战役并没有对全国的防守起到任何作用,他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过客。
然而在结局上,英国人要求的五口通商,把“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捆绑在一起,让闽南从此率先被迫进入近代史的范围。而后续的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更是让闽南作为一个子部分参与其中,并无大书可书的事迹。
以上六个事件,算是闽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稍有点份量的部分,至于闽南人特别看重且非常熟识的地方史,并没有在中国历史中产生过共鸣。
如陈元光入闽开漳,甚至连唐书、新唐书都未曾记载,这大概是视野、立场不同,所看到的、感悟到的也不一样吧。
你觉得还有那些闽南历史值得好好书写一番呢?不妨畅所欲言,互作参考。
文/圭海四记
更多闽南历史文化资讯,请关注圭海四记。
莆田的好
因为芒果们上市时间都不太一样,所以差不多是无缝衔接的就可以吃到;个人来说觉得攀枝花的好吃,可能是现在就是吃攀枝花的时节吧,味道酸甜,果肉大,果汁多,个头比较大,吃起来比较满足。中国的三大芒果之乡就是:海南、广西百色、四川攀枝花。当然国内还有其他几个地方也是芒果产区,因为地域环境不同、气温土质不同、种植品种不同、种植技术也有差别。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