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服务业等领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地位,资产实力比较雄厚。
这个以“爱拼才会赢”为座右铭的福建人。有句话这么说: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福建人。还有这样一个统计,大概有1580万福建人分布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要知道,福建常住人口才3940万。
在海外的福建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国家,大家不难发展,东南亚国家的富豪榜,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前十的富豪有一半以上都是福建人。可以说,海外的第一华人商帮,非闽商莫属。
再往后走,徽商比较牛,徽商兴起于宋代,鼎盛期则在明、清之际了。徽商主要来自徽州,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六县之中,歙和、休宁尤甚!胡雪岩、胡庆余堂是代表性人物、代表性的商号;
再往后走,到了清朝末年了,广东、福建、江、浙的商帮就开始火起来了,广东、福建的漂洋过海,江浙的沪上香港,就都做了起来了,有的现在还在发挥着余威乃至影响着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命脉了。比如几个大佬级的,比如马来西亚的陈凯希、菲律宾的陈永裁、印尼的黄奕聪;比如船王包玉刚、比如橡胶大王王永庆、比如李嘉诚、比如陈嘉庚。
相对而言,如果非要说那个地方的人最会做生意的话,我想还是拿现在来说事比较好,现在民营经济最发达的,不是广东深圳、也不是江苏苏州,应该是浙江温州了。
温州人面朝大海、背靠大山,是改革开放以后最早洗脚上岸的一批农民,预估温州有三百万人口的话,这个三百万就分成了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在国外做生意,三分之一在国内做生意,三分之一在温州大本营里,还是在做生意。
有句形容温州人会做生意的句子,说温州人的头发芯子都是空的,就是说温州人的生意经已经是聪敏得透了顶了、可以通天了。
温州的生意人中,产生了很多如今鼎鼎大名、在全国同行中都是数一数二的一连串响当当的大人物:做电器的南存辉、胡成中,做皮鞋的王振滔、钱金波,做服装的周建成、吴志泽,做火机的周大虎,做泵阀的朱孝有,做文具的邱智铭 ,做礼品的应中树,做纽扣的邹招斌。
温州四分之三的产值和二分之一的税收来这些自生意人,中国低压电器的三分之一、服装鞋帽的四分之一、全世界二分之一的打火机都来自这些自生意人。
一直到今天,中国其他地方的经济仍然主要由国家掌控着,包括名噪一时的苏南模式;为香港作样板的有优厚特区政策的深圳;有雄厚经济基础和人才优势的上海。
但是,温州人没有任何政治资源,却勇敢地挣脱了恶劣环境的束缚,凭着敢为天下先的闯劲,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为当代经济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
评论列表 (0条)